登录成功

温馨提示:自2016年8月19日-9月30日,网站将对绑定QQ账号的用户进行迁移,为避免账号遗失,需要您绑定手机号。

立即绑定

使用塔读客户端,缓存全部章节。

下载客户端,免费福利每日送!

正文卷  第122章 遭遇前所未有的灶台危机

挑着一担鸡苗走在山路上,听着小鸡叽叽喳喳的叫声,陈乔玉只觉得喜悦又激动。

别人养鸡或许未必能挣钱,也就比下地挣的工分多那么一点儿罢了。

但她养鸡是肯定能挣钱的。

这多出来的一百来只鸡苗,将来长大了,下的蛋,长的肉,都是钱啊!

陈乔玉一路挑着鸡仔回到老宅,结果却遭遇了第一次惊险时刻。

来时已经放了俩鸡蛋,所以回去的时候只用把手按在小圆坑上就行了。

然而,陈乔玉抬手按上了,往日灵敏迅速的灶台却没有半点儿动静!

怎么回事?

陈乔玉惊出一身冷汗,又接连按了好几下,但灶台毫无动静。

一瞬间,她脑子里冒出无数个想法。

有什么人跟着过去了吗?

还是灶台的穿梭功能失灵了她回不去了?

那她以后怎么办?

就要留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了吗?

陈乔玉只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凝固了。

连两腮都在发麻。

她把担子放下来,飞快刨开老宅里的一块废砖,从废砖后面摸出两个鸡蛋来。

她把鸡蛋放进小圆坑,放的时候手都在颤抖。

幸好鸡蛋还是眨眼就没。

陈乔玉挑起扁担,将手按上去。

等待几秒。

环视四周。

她还在现代废弃的老宅里。

她皱起眉,仔细打量周围,这才终于看到一丝不对劲的地方——有一个竹篓里的鸡苗明显少一些。

她蹲下来数了数:“一、二……七、八……十二?”

竹篓里只剩十二只小鸡了。

陈乔玉的心迅速从喉咙口坠下。

她知道小鸡去哪儿了。

这还是她第一次带活物“穿梭”,没想到竟然出现了这种情况。

陈乔玉又从墙洞里抠出两个鸡蛋。

这回她没挑扁担了,就自己过去。

看到七零陈旧但干净的厨房,陈乔玉松了口气。

三只毛绒绒的小黄鸡正茫然地在老宅厨房的土夯地面上来回溜达。

陈乔玉蹲下来笑了。

一半是为了抓小鸡,一半是真没力气了。

刚才那一吓,真是把她魂都吓没了一半。

她把三只小鸡抓起来,用簸箕盖住,上面还压了一块石头,这才重新穿回现代。

没办法了,现在还得下山去买鸡蛋。

这回陈乔玉足足买了一百一十个鸡蛋,花了七十五块钱。

除去她带着小鸡穿梭回去的“路费”,剩下的依旧塞回墙洞,又在外面盖好砖块。

再次回到七零,陈乔玉把三只落单的小鸡重新放回竹篓里。

老实说,有点心疼。

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因着这一百多只小鸡崽,越发雪上加霜了。

陈乔玉寻思着,看来灶台是按照活物收过路费的。

甭管大的小的,都按单次一枚鸡蛋收费。

还好两个时代有“差价”,不然陈乔玉都怕自己出不起这过路费了。

他们家从前就不是想吃鸡蛋就能吃鸡蛋的条件。

更别说拿鸡蛋来试验了。

或许也是这样才没让老宅的秘密暴露。

陈乔玉仔细检查锁好老宅厨房,这才挑着担子从后门溜出去,从山脚绕路去外头的山路了。

在山路上走了一会儿,终于等到了一辆三蹦子,拦了下来去小芦沟村。

陈乔玉没进村,在村外就下车了。

然后就蹲在路边等着。

一直到日头快升到半空了,才终于看到大舅一家挑着扁担从远处过来。

陈乔玉赶紧站起来迎上去:“大舅,舅妈,你们咋不坐车回来啊。”

余来富嘿嘿笑道:“又不远,坐什么车。”

余建国跟高立农也跟在后头,都挑着箩筐篮子。

“我们四个人都要给四份钱,连箩筐都要收钱,太贵了,又怕颠着鸡苗,所以干脆自己挑回来了。”

大家累归累,但都好似打了鸡血一样精神奕奕。

他们肩上挑着的不是扁担跟箩筐,是对生活的希望。

陈乔玉也笑了起来:“嗯,走吧,回家去!”

大舅他们是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人。

他们的“不舍得”,是陈乔玉要一直保留的谨小慎微和朴实勤劳。

看到陈乔玉也挑着担子,屠慧东笑得嘴都合不拢:“这小鸡崽真精神。”

“乔玉你这法子好,分开不怕压着。”

大家七嘴八舌地分享着彼此的经历。

屠慧东说:“我们支书跟我们一块儿去的,当场点了数,五百只整整的,还让我们写条子。”

“说不用公社的饲料的话,一百只明年要交七十四只给公社,一只给大队,咱们剩二十五只。”

这次抓的五百只,等于要交三百七十五只出去。

听着好像还好,自家能剩一百多只呢,但其实饲料跟养殖成本真的不低。

人才刚刚吃饱的年头,想弄点儿好的给鸡吃,那可不容易。

但现在加上陈乔玉弄来的一百零五只小鸡仔,就好多了。

“这样咱们家只用交三百七十五只出去,剩下的都是自家的。”

陈乔玉这会儿正是警惕心最高的时候,不由问道:“村里会不会查数量啊?”

之前家家户户养鸡,队里都会突击上门查数量的。

屠慧东挑着扁担健步如飞:“不会,当时我就跟支书商量好了,我们上交鸡给村里,别的甭管!”

为防万一,屠慧东还悄悄送了礼,让支书给他们家圈一块地。

“就在咱家西边一点儿,靠着山呢,我们在山脚下修了鸡圈,到时候再弄些竹子,把山上围出一圈来,方便养鸡!”

陈乔玉放下心来,大舅大舅妈都是成年人了。

可能未必有她在现代的见识多,但是对于村里这些鸡零狗碎的事儿,经验比她多。

于是陈乔玉也不多问村里人咋想咋看的了,让大舅妈他们去处理吧。

毕竟她又不是什么万能的天才,啥都能知道,啥都管。

还是要大家伙一起努力才行,靠自己得操心到啥时候去。

等到了家,陈乔玉才知道屠慧东说的“赶着建了两个鸡窝”是多么谦虚的说法。

半截的土砖墙,竹条竹竿木板,尿素化肥袋子,跟一扇一扇的芦苇编织成的草皮,垒出了两条长长的鸡圈。

直接从大舅家西边延伸到山脚,才用竹竿围了起来。

看那架势,以后那竹竿肯定还要继续往外扩建的,多少是要侵占一点儿山地的。

陈乔玉默默给大舅家竖了个大拇指。

这效率,这胆量,确实是她一个人做不到的。

上一章 查看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