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成功

温馨提示:自2016年8月19日-9月30日,网站将对绑定QQ账号的用户进行迁移,为避免账号遗失,需要您绑定手机号。

立即绑定

使用塔读客户端,缓存全部章节。

下载客户端,免费福利每日送!

正文卷  第249章 哥哥家里的生意

何白玉做事风风火火的,本来还说要请朱小琴吃晚饭,现在心里全是房子的事,

抱起康康放到自行车上,就准备去朱小琴说的那个房屋管理局。

“小琴,还有小琴的学弟,我去看房子了,等我下次请你们吃饭啊。”

康康一只手抓着他妈的衣服,一边回头跟朱小琴他们挥手一边喊,“小琴姨姨再见,安安叔叔再见。”

那栗子还放在他胸前的棉袄里。

直到他们走远了些,朱小琴他们才把视线收回来。

彭越安递上了他买的栗子,说了句啊,“还热着,赶紧吃。”

朱小琴也没客气,拿了两个就剥了吃了。

“刚刚看那大姐的表情,我还以为她家里出了什么事呢,怎么说到买房子的事了?”

别人家的事,朱小琴当然不能说的那么细。

“何姐家里可能不够住,她想有个地方落脚,我就让她去房屋管理局看看了。”

一说到房屋管理局,彭越安就有印象了。

之前叶枫来了京城,因为学业紧张,买房子的事就耽搁了一段时间。

后来房子买好了,他媳妇也来了,就想着请大家一块吃个饭。

他去京城大学喊朱小琴的时候,正好看见两人推着自行车一边走一边说着话。

他理所当然的就认为了这人是他小朱老师的对象。

非常热情的邀请他一块来家里吃饭。

虽然朱小琴后来给叶枫解释了,但是他那一副我都懂的表情,真的是让朱小琴手痒了。

“也是,有个落脚的地方很重要,那你给你哥哥看的房子,有看到合适的吗?”

朱小琴趁着学校也有些动荡的时候,每周都出来看房,彭越安载了她好几次。

不过她虽然说是给她哥哥看,但是她自己也想买这个是,他还是看出来了。

“买房子这个事得看缘分,你以为跟买白菜一样呢。”

“也是,不过也不能这么说,白菜也不是说有就有的啊。”

彭越安这话一说,两人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这说的是年前谢爱华说要教大家做辣白菜,特意喊家里人从家里寄了料过来,结果几人进了两次城,一颗白菜没买到。

最后还是彭越安在人家王叔那里吃面,看见他那里有白菜,赶紧买了几颗,

这才没愧对谢爱华家里大老远寄来的料。

她们做的时候,一边做一边吐槽,“还京城呢,买个白菜都没有。”

这几个姑娘也不想想她们什么时候去的,能跟城里那些大爷大妈比?

其实彭越安想说的是如果要在申城买房的话,他家里还是有点关系的,而且宜城离申城还近。

但是人家一点这方面的想法都没表示出来,他主动提就有点奇怪了。

朱小琴说她哥哥要买房,也不是借口。

虽然这也是她先跟她哥嫂提的。

朱建国好不容易顶着她娘的压力,又买了两台缝纫机。

当然都不是新的,新的又要花钱又要票,他嫌时间太紧张了。

张秀兰本来胆子就大,之前一直小心谨慎是真的被厂里同事被抓吓到了。

跟小姑子通了两次信之后,知道京城现在做点小买卖是没问题的,

这就代表他们也是可以做的。

但是雇人千万不要雇人。

朱建国一开始还想着喊两个老师傅过来干活,

被妹妹一说,赶紧就放下了这个念头。

两人都觉得朱小琴人就在京城肯定,知道的东西多。

她都专门提了不能雇人这事,他们自然得放在心上。

而且在他们自己看来,雇人那就是资本主义,被抓很正常。

虽然上面提了改革开放,但是具体能操作到什么程度,底下人没有标准,只能凭着感觉来。

雇人不是不可以,但是多了就不行了。

那么问题来了,多少算多呢?

所以只能目前先不雇人,再等一等最安全。

增加的这两台缝纫机,其中一台只能放到张秀兰娘家,给她爹踩一踩。

张父是真的不想说他闺女和女婿了。

这两人为了多赚点钱,专门教会了张父怎么踩缝纫机。

张母因为还在厂里上班,也只能下班的时候帮丈夫看看他收的尾有没有问题。

张秀兰他们每次过来都是一大包裤子,简直把她爹当个熟手在用了。

张父看着那什么喇叭裤,只能摇了摇头,

他是真看不出来这种拖地的裤子哪里好看了。

又费料子又容易脏。

扫地又不用裤子,拖到地是怎么回事。

等后来他在街上看到那些小青年小姑娘都穿这个裤子的时候,一度怀疑自己的眼睛。

喇叭裤因裤子形状和喇叭相似而得名。

裤腿上窄下宽,从膝盖以下逐渐张开,裤口的尺寸明显大于膝盖的尺寸,形成喇叭状。

跟内地一般的衣服比起来,这裤子都可以用奇异来形容了。

这是八十年代非常时尚的标志。

这种六十年代就出现的裤子,通过港城那些电影明星的带动,终于在八十年代火遍了整个中国。

朱小琴还是年初的时候在去她的四合院看师傅们整理的房子的时候,

看到了去写生的何晨安,他穿了一条喇叭裤,才想起来这个流行要来了。

何晨安看到她很高兴,一个劲的要请她吃饭。

这要是没什么事,朱小琴就拒绝了,但是她看着这裤子,觉得这饭很有吃的必要。

羊城那块因为离港城近,所以有什么流行都是从他们那里开始。

等真的内地流行起来,还得要段时间。

朱小琴和何晨安吃了顿羊肉锅子。

天气凉的时候,京城这锅子就开始各个地方都有了。

两人聊了会儿这快两年的学习情况,还聊了聊来了京城发生的事。

何晨安其实之前一直想去京大看看朱小琴,但是建筑系的课程压力非常大。

他难得的空闲时间都出来采风了。

毕竟他之前没什么基础。

“我本来想去京大找找你,看看要不要一块逛逛京城什么,没想到一下子就快两年过去了。”何晨那说着还有些不好意思。

朱小琴也有些感慨时间过的是如此迅速。

她其实都有些想不起来在火车站再见的时候,何晨安是什么样子了,

但是至少不是现在这种被摧残过的模样。

好好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怎么能上了两年学老了这么些呢?

“大家都在京城总有再见的时候,你看我们这不是就遇上了嘛。”

所以说为什么中国人办事喜欢请人吃饭呢,

因为饭桌子上真的是最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

饭吃到一半,何晨安就已经准备找邮局帮她要裤子去了。

最后这饭是朱小琴抢先付了钱。

何晨安没付成钱,非常不好意思,他赶紧就给家里去了电话,让寄两条喇叭裤来,男女都要。

朱建国他们做的这个裤子,就是按羊城的样式来做的。

一个月做出来一百多条的裤子。

最后小蔡婶子看他们忙成那个鬼样子,带了几十条回村里,她和大力媳妇给收了尾。

不过收尾这事主要还是王淑芬。

小蔡婶子知道怎么做,但是真的落实到手上,出来的效果总有点问题。

这要是家里人自己穿也就算了,听儿子说是要卖出去的,那她可不敢随便糊弄。

这裤子一做好,朱建国就跟厂里请了假,他也没去省里,直接去了申城。

比起省里,申城这个地方的人更加追求穿一点。

赚钱这事是会上瘾的,

一百条裤子,就卖了两天。

他卖光的时候,还有好些人问他下次来是什么时候。

他这个裤子直接拆的羊城的版,价格又比百货商店便宜两块,买超过五条,他还送碎布编成的麻花腰带。

这腰带一直被来买裤子的人吐槽俗气,不够时尚,

但是为了腰带,呼朋引伴来买裤子的人也不少。

来一个就在边上跟朱建国说这人是我带来的,算我的。

搞的别人还以为拉人头给钱呢。

朱建国给他们承诺年后就来,然后赶紧收拾东西就回家了。

等到回了家里,跟他媳妇一算钱,两人都沉默了。

“媳妇,你说这班还要上吗?”

朱建国一般不抽烟,实在心里矛盾的时候,才会忍不住来一支。

最近已经来了好几支了。

上一章 查看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