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95章 赵国灭
“攻城战要开始了,真带感啊!两边都拉满了,投石车,云梯,临车,土台...都出现了。”
“赵国的将士太少了,没有机会地。”
“赵国真狠啊!连妇女老者都上战场了。怎么不投降?”
“废话,你们国家的精壮男子全被屠杀了,你会投降吗?”
...
夜幕逐渐降临。
赵国城墙上赵军已备好数十万箭矢,热油以及大量防备器械。
盾兵站在最前列,盾兵后则是枪手和弓弩手。
廉颇站在城墙上。
他的眉头微皱。
这一战将遭受秦军最猛烈地进攻。
若这一战能够防下来,秦军士气便会颓,之后的压力便会小很多。
但他看着城楼之下漫无边际的秦军,额头源源不断有冷汗冒出。
他的手在轻微颤抖。
若是先前,他手握四十万赵军时,他根本不会有眼前的压力。
但现在,如此少的兵力却要对抗秦军,无疑痴人说梦。
更何况。对面的主将是刚刚屠杀了四十万赵军的白起。
他虽心有愤怒,但在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他能做地只有尽力。
尽力拖到与秦王的割地谈判成功,拖到魏韩等国的支援。
他向天空看了一眼,再扭头看向赵国王庭地位置。
双眼逐渐变得坚定起来。
...
城楼之下。
数十万秦军摆着整齐的队形,缓缓前进。
在距离邯郸还有数百米时停下了。
白起站在战车之上,远眺邯郸。
在他的身后站着张兴安。
张兴安虽然已经亲身经历过多次战役了,但他的心里对战场还是有着一丝肃穆。
这一战若胜,白起的后两个任务就完成了。
但实际上第一个任务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不解决范雎,白起即使另外两个任务全部完成,他还是会被系统抹除。
他目前还未见过范雎。
又该如何击杀范雎。
他看了眼白起,白起并未理会他。
白起摆出配剑,剑锋直指邯郸。“进攻。”
随着他的喊话。
部队地最高处,手握旗帜地士兵用力将旗帜向前挥出。
几个背后插着旗帜的士兵骑马朝着四方跑去。
便跑便喊。“投石准备。”
投石车附近的士兵快速装填石头。
与此同时。
赵国城池上廉颇高喊。“准备应敌。”
一个赤裸上身地大汉握紧鼓槌狠狠的敲打在鼓上。
盾兵盾牌前举。
其余兵种也纷纷摆出防御的姿态。
随着秦军一声声“放”,一个个巨大的石块从天而降,击打在城楼及城池之中。
一个个士卒和城池内的群众被击中,死亡。
战场上,白起长剑再次挥舞。
旗帜飘扬,号角吹响。
数十万秦军迈着整齐的步伐冲向邯郸城。
“报,我军后方出现多支赵军。”
“多少人?”白起问道。
“不足千人。”
“王陵,你率军一万前往后方。”白起的目光始终停留在城墙之上。
他的目光看向廉颇。
两人都是两国最顶尖的名将。
也是战国四将之二。
但两人的一生中却从未有过战斗。
这一次,是他们二人真正的交锋。
只是这一战并不公平,双方的兵力有着天壤之别。
“弓箭手准备。”廉颇沉声说道。“放。”
但弓箭手太少,在这个数量的秦军面前根本不够看。
只能略微减缓一下秦军的步伐。
根本无法起到压制秦军的效果。
反观秦军,窝弓不停射击。
窝弓比弓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大,命中率更高。
加上秦弓的射击,将赵国的弓箭手彻底压制。
不多时,秦军就已到达邯郸城下。
秦军的云梯快速上前。
“石头,砸。”廉颇大声说道。“火油,浇。”
一块块石头被扔下。
大量的热油从城墙下浇下。
第一批登上云梯的秦军瞬间所剩无几。
但越来越多的秦军前赴后继的往上冲。
第一个站到城上并活下去的将士功劳不亚于斩杀敌军主将。
他们需要这份荣耀,这个功劳。
弓弩声,喊杀声...响彻天际。
秦军的临车向前。
它由木头制成,身与城墙等高,覆盖盾甲与皮革,身下设置多个木轮,可由士兵推动前进。
这种器械内部还设置有楼梯和平台,士兵可以藏身之中并攀附而上。平台上还设置有钩爪,可以牢牢附着在城墙之上。
“火箭。”廉颇继续喊道。“长弩。”
一支支火箭射向临车。
一根带有带着绳索的长弩勾住临车一边,在绳索另一头绑住巨石等重物,通过巨石下落影响临车平衡,将临车拉垮。
但,赵国的士兵数量和秦相差太大了。
赵国在这短短几日所能凑集到的士兵不过万数。
拿什么阻挡接近三十万的秦国大军。
哪怕他是廉颇,也无法在这种情况将邯郸守下。
当第一个秦国士卒登上邯郸城楼。
越来越多的秦兵登临城墙在上。
“杀。”秦军高呼。
一个个赵国士卒顽强抵抗,却逃不过被杀戮的结局。
“将军快走。”一员小将大喊。
廉颇目光停顿了一下。
整个邯郸都已被秦军围住。
邯郸若破,赵国若灭,他还能去往何处?
他之一生都在为赵奋斗。
配剑高举,冲向敌人。
他能做的只是用生命来回馈这个生他养他的国家。
但很快,赵国大门被撞开。
源源不断的秦军攻入邯郸城内。
“抓住廉颇。”一个个秦军大喊。
廉颇的身边聚集地越来越多地秦将。
他本就已年迈,哪怕武艺精湛,也无法是这群如狼似虎的秦国人对手。
不堪忍受俘虏,拔剑自刎。
白起看向远处,轻声说道。“邯郸城破。”
“恭喜武安君。”张兴安笑道。
“我收到了王的信件,让我不要攻打赵国。”白起的脸上没有欣喜,冷漠说道。
即使抓住了苏代,平原君依旧会派遣其他说课前去寻范雎来谋求议和。
只是他们没想到白起攻打赵国的决心如此强烈。
此时白起攻打了赵国,就是违背了秦昭襄王的命令。
秦昭襄王是明君,并不会在这件事上责罚白起。
但若加上范雎的谗言,便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