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142章 我该早想到
落败,
但不甘心,
使劲摇几下蒲扇,麻苏月反问:“你凭什么说我撒谎?”
“因为你根本不会撒谎,
第一,巴蜀地区暑期酷热多雨,寒假去更合适,
第二,你对东省的感情很深,那里有孔林孔庙,
第三,从那儿可以沿铁路北上,到京津冀一带,那几个地方的文物古迹更多,去了京城,还可以到敏铎家看望一下他爱人和孩子,
所以,你这个暑假应该北上去京津冀鲁才对……”
关豫双手交叉置于脑后,一字一句说的不紧不慢,但又笃定的让人没有丝毫反抗的余地,看麻苏月磨牙深呼吸,他笑,“怎么,我家媳妇的智商降低了?”
麻苏月:我的智商一直在,但防不住你会偷心!
咬几次牙,决定坦白:“你担心伏汛,我更担心秋汛。”
“秋汛?”关豫闻言收敛了神情,疑问半声,坐起身,认真审视她,须臾后才问:
“为什么会想到秋汛?”
“你能想到伏汛,我为什么就不能想到秋汛?”麻苏月再反问,然后正经说话:
“你是不是觉得上一次的秋季大汛刚过去三年,今年不应该再来一次?”
关豫点头,“不仅我,一般人都会这么想。秋汛持续时间长的时候,危害的确会超过伏汛,但像三年前那样的并不多见,十几年、几十年难遇一次。”
“你是说我不正常?”麻苏月故意曲解他的意思,接着胡说:“你娶我,说明你也不正常,两个不正常的人在一起,是一加一,还是一乘一?”
“一乘一。”
“为什么选小的?”
“跟大小无关,一加一永远是条平行线,一乘一可以写成一的平方,把我的肩膀给你,我做底数,你做指数……”
麻苏月:“……”
就觉得她那所谓的数学真是白学了!
偏了头往他肩膀上撞,换来屈指一弹。
关豫笑,两声之后说话:“秋汛的最大水源来自于中上游的秋绵雨,所以,你所谓的去巴蜀,实际上是想去那里走访,看看今年会不会有秋汛,还独自去?”
麻苏月再在心里咬牙:你和我共用一个脑中枢吗?这是我半个小时前刚刚做出的决定好不好?
抬手搭到他肩膀上,用哥俩好地模样问话:“如果不独自,我就可以去了?”
“打算和谁一起?”
“郝笃修——”
“不行。”
“我们同学里面,有老家在那一带的,我可以跟他们同行——”
“也不行。”
“刚明明说了不独自就可以,你这是自相矛盾!”
“我的潜台词是,不和我一起就叫独自。”
“关豫!”
“我在——”
“你在不讲理!”麻苏月哼哼两声,拿出鲜少用到的严肃表情,从理论和实际出发,认真跟他掰扯:
“这几年气候不稳定,天灾不断,老百姓都说大旱过后必有大涝,谁也不能保证伏汛之后,秋汛会不会接着跟上,万一跟上了,秋汛持续的时间又长,从上游裹挟来的泥沙又多,很有可能会对沉井造成危害。
关豫,不能指望气象预报和水文预测的,等他们预报出来的时候,再给桥墩做加固就已经来不及了,怕的是即使预报出来,也不能被引起重视……
这几天,我跟我们学校大气物理专业的几位老师请教了些问题,知道了引起秋汛的主要原因是华西秋雨,所以才想提前到那里走访了解一下。
当然,双壁钢沉井的稳定系数确实提高了,目前看应该是不会出问题,但咱们也不能盲目乐观,对不对?
其实,不光是七号墩,五号、六号也是在建中的,又赶上正在定位,更得提前防护,
九十月份,正好是桥墩受冲击力大、地基沉降又不稳的时候,花了那么多人的那么多心血、还有那么多钱,
是你的命、我的命,是很多人的命,一点意外都不能出!”
麻苏月说到最后,刻意加重了语气,
关豫听懂了,不仅听懂了,还意会出了很多,
捧起她的脸,直视着她的眼睛,说出了一段极富推断力的话,
他说:“秋汛,汛情,桥墩安危……
月儿,你从一早担心的就是这个对不对?
当初想让我绕开深水桥墩,费力提高沉井技术,是因为这个;
仓促间以身犯险跟童雅楠正面对上,把密度泛函理论拿出来当诱饵,及早清理童家父女,也是因为这个。
媳妇,对不起,我该早就想到——”
“现在想到也不晚。”麻苏月打断他:
好家伙,要再让他说下去,今晚写的就不是议论文,而是抒情散文了!
将两只手都放他手里,坦然承认:
“是,我担心的是今天的秋汛,
天灾不可避,但可以靠技术来对抗,即使对抗不了,但咱们至少努力了,
人祸却不行,无论如何都不能出,如果姓童的爷俩利用天灾做坏事,咱们会防不胜防……
不说这个了,我想去那里走走,是因为当地人、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乡,他们生活经验丰富,能根据一些历史记忆和生活中所见所闻,预测一点气象信息。
若说这世上谁能最直接地获知第一手资料,那肯定就是他们了,对不对?
暑期正好赶上伏汛,你走不开,你好好上班,积累防护经验。
我能,那两个小老头忙着开发密度泛函理论呢,顾不上提溜我;
钢梁组那里,你帮我跟吴老师好好说说,我回来再补课。
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我得到了可靠的信息,就给你打电话,正好你也可以给上级领导打报告,提早做点预防……”
麻苏月拿出教导学生的功力,春风化雨一般,一条一条、有理有据、循循善诱、言恳意切,
关豫仔细听、仔细想,听完想完后却不为所动,认真看了她一会儿后冒出四个字:还是不行。
“为什么?”
“走访民间、搜索消息,这样的工作谁都能做,发动当地人,由上而下布置,再由下而上汇总,得到的消息会更全面。
华西多山、交通不便、语言交流也有障碍,
去那里,需要有很好的体能、决断能力和避险能力,这些你都不具备,所能走访和搜集的消息也有限,这项工作不适合你——”
“我怎么没有,”麻苏月打断他,为自己辩护:“我逃过荒,有野外生存经验,逃荒我都不怕,更何况巴山楚水民风淳朴?”
“住破庙,拎着打狗棒,卖地瓜干子的野外生存经验?”关豫笑她半句,将人拉到怀里扣住,手上的力道不自觉加重,语气更严肃:
“如果没遇到修路队,你还打算流浪多久?知不知道一个女孩子独自流浪会遇到什么?
华西秋雨覆盖的范围很广,巴蜀、陕甘、云贵、湘汉,都是交通不便的多山地带、环境复杂、风俗多样,
就你的能力,一个来月的暑假,你能搜集到多少信息?遇到危险怎么办?
而这一个月,你在书桌前能做多少工作?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是大善,
你的长处在于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不是一线走访调查,
郝笃修在特定人群里的组织沟通能力有,但没有农村生活经验。
所以,去华西走访调查的事,不用考虑!”
“关——”
“服从命令。”
“我是你媳妇!”
“自我认知不理性的媳妇。”
“你——”
“这是工作,我是组长,你需要服从命令。另外,你的行动需要得到上级批准,我不会帮你打申请。吴敏铎也不会。”他还强调。
“我——”
麻苏月利利索索被梗住,就觉得自己的感情和口水都白费了!
组长,组长怎么了?
组长的脑子就是个恒流源,从来不出错?
我还是两个组的组员呢!你敢比吗?
当然,
编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