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成功

温馨提示:自2016年8月19日-9月30日,网站将对绑定QQ账号的用户进行迁移,为避免账号遗失,需要您绑定手机号。

立即绑定

使用塔读客户端,缓存全部章节。

下载客户端,免费福利每日送!

正文卷  第91章 瘫痪老人与《百年独孤》

在顾客的眼里,今日饭庄的生意一直处在稳定的红火状态。每到饭时节,客人们出出进进,络绎不绝,一般没有特殊事情,这个时候盖世凯与陈占霞都是以员工的身份跑前跑后的端盘送水,协助服务员接待顾客。由于大小只有九张桌子,人多,有时候一张桌子翻两三次台。这个时候服务员往往是一路小跑着工作。有的顾客等得不耐烦了,就说你们应该扩大一下嘛,这么好的资源,不扩展,可惜了,窝在这个里面,折腾你们,我们这些吃饭的也跟着浪费时间。往往这个时候,盖世凯就嘿嘿一笑说:“对不起,让您久等了。我媳妇有剪纸,给你送个剪纸,看你喜欢啥,跟我媳妇要。”

为了拉拢顾客,陈占霞爱剪,盖世凯爱送。

一般陈占霞送的都是《生命树》、《抓髻娃娃》,或者福寿和神兽之类的东西,不太大,装个小框放在办公桌或者装裱后挂在小房间的墙上,比较精致,装饰性也强。对于一些经常光顾的客户,陈占霞在送剪纸时,都给装裱好了。

陈占霞正在配合服务员赵莎莎帮忙收拾桌子时,一个在旁边桌子上就餐的女人,见赵莎莎将吃了一半的剩菜端起来准备倒掉,忙说道:“我看这些剩菜还多着呢,送给我行不?”

陈占霞抬头一看,见这个女人站在赵莎莎面前,笑嘻嘻地看着那些菜,就说道:“行啊,拿去吧。如果你不嫌弃,其他桌子上还有,你都可以折去。”说着,就在吧台上抽了几塑料袋子,亲自送到她手里。”

女人冲陈占霞微笑地说道:“我姓曹,在墩儿沟,我娃娃都大了,念书的念书 ,打工的打工,我折这些菜,主要是想给我们村上一个不得动弹的老人提回去。”

说起这位老人,曹大嫂如介绍家人,老人的家里有多穷,大儿子离家出走多年,至今没有音信;小儿35岁上才娶了个媳妇,生了个娃之后,嫌家穷跑了。那娃性子大,媳妇跑了之后,气得脑子不太正常了,成天窝在家里,哪里也不去。老人在五年前受伤瘫痪了,现在和小儿子、孙子三口人相依为命,家里穷的连吃油的钱都没有。平时, 根本吃不上炒菜肉食。

陈占霞听后,深为曹大嫂的善心所感动,就详细询问起了老人的情况。曹大嫂见陈占霞对老人的事儿比较上心,就建议她去家里看看,希望陈占霞俩口能帮一帮这个困难老人。

陈占霞听着,还没说话,吧台上的盖世凯插话道:“你们那里离城有多远?”

曹大嫂说:“八十多里路,坐公交车不到两个小时就到了。”

陈占霞即对盖世凯说道:“既然碰到了,那你跟上曹大嫂去看一下老人,给提点东西?”

盖世凯犹豫了一下说:“行,那我去看看。”

曹大嫂顿时高兴地说道:“怪不得你们生意这么好,你俩口都是好人。”

之后,陈占霞就给老人准备东西,提了一只卤鸡,一份牛肉和几盘炒菜,还把盖世凯穿过的毛衣毛裤、多余的床单子找了几件,提了两大包。盖世凯给摩托车加上油,见东西放了一堆,就说后面还要捎曹大嫂,这么多的东西,怎么带呢?

曹大嫂自告奋勇,说给她脊背上绑一个包袱,剩下的,她提在两只手里。盖世凯觉得这样不安全,遂给孙丽梅打去了电话。

电话那边的孙丽梅一接通电话,就说道:“我正要给你打电话呢,下午有个朋友要请客,你给准备一桌饭。本来她准备去其他酒店,我让她放在你这里。”

盖世凯遂提出把她的车借来用一用,说他去墩儿沟村看望一个贫困老人,骑摩托有点不方便。孙丽梅答应了,让他过去取车钥匙。

盖世凯就骑摩托来到丽华会馆,刚到门口,孙丽梅的助理宋小蓉就出来了,将钥匙给了他。盖世凯放下摩托车,开着孙丽梅的车返回今日饭庄,要求陈占霞一同去。陈占霞也很想去,就和曹大嫂上了车,往她的家乡墩儿沟走。

黄土高塬的特点就是山塬相接,沟茆并集,地貌地势良莠不齐。平原处一眼天边,宽阔万里,山村地带起伏绵延,一眼也望不到边。但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那里都有穷人和富人。就像通往曹大嫂村庄的沿路村庄,既能看到郁郁葱葱的果林桃园、红顶白墙的农家院、高耸的电信塔、匝地排列的油田井架和疾驰而过的轿车,也能看到杂草丛生的闲置土地、破败的房屋、衣服陈旧的村民和脏兮兮的孩童。那家穷,那家富,两极现象,一目了然,就像平原和沟壑一样分明。

曹大嫂的家乡就处在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乡镇。盖世凯驾车进了一道沟,拐进一条蜿蜒的依山小道,走了一段路之后,就要面临下山了。得知山路太窄,车下不去,盖世凯就将车停在山头上,跟着曹大嫂,沿着蜿蜒的盘山路步行下山。

曹大嫂所说的这个贫困老人姓张,坐落在半山腰。是个崖庄院,长方形的院子比较宽敞,院子里朝南有四孔有窑洞。院畔长满了槐树、杏树等树木。院子对面是深深浅浅的山沟和高高低低的茆梁。从周围的环境看,基本上是背靠大山壁面朝沟,整个生存环境看起来孤寂,原始。院子的东南侧,横卧着一条树木密集的山梁。山梁侧面,冒着袅袅青烟,貌似张家附近还暗藏着一户人家。

陈占霞俩口跟着曹大嫂沿着坡道下到院子,这里静悄悄的,只有两只鸡在院子走动。靠坡口处,有一个窑洞。窑洞门敞开着。曹大嫂喊道:“来人了。”

听到那个窑洞里传出了“嗯”的一声,曹大嫂三人这才进了这个窑洞。陈占霞看到迎门横着一个土炕,炕上睡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身子左侧,也就是靠窑洞的里手炕头上,堆放着被子、衣服、方便面和矿泉水瓶等杂物。从这些东西看,平时也有好心人来看老人。

而身子右侧,摞着一沓书籍。陈占霞大致看了一下, 就发现有托尔斯泰的小说《悲惨世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还有毛主席着作《毛泽东选集》等书籍。这些书籍看上去都比较陈旧,看样子,他平时在翻看。因为《百年孤独》在他头前摊开放着。

老人听见叫声,即抬头朝外看,见是曹大嫂,遂伸手抓住了曹大嫂的手,两眼热烈地看着曹大嫂,说道:“她嫂子,你来了,快坐下。”

陈占霞发现,老人的脸有些苍白浮肿,手背上的青筋暴起,身上盖的被子又脏又破,床单就不消说了。她的视线越过那些书籍等杂物,看向窑洞里面,这一看,吓一跳,但见靠里手的窑顶子上塌了个洞子,黑乎乎地悬挂在那里,另有两处已经裂出了三角形的缝隙,被裂缝圈起来的那块土陷乎乎的像要掉下来,只是被两条木椽给顶着,一个直顶,一个倾斜顶。如果没有这两条木椽,估计裂缝处早就坍塌了。

陈占霞想:像这样的地方,都不能把猪圈在里面,别说人。

看到瘫痪老人住在这么危险的窑洞里,陈占霞心里难受,问他的家庭情况,原来老人还念过几年书,曾当过名办教师,后来就在家务农。现在,大娃没音信了,小娃在照顾这个家。情况跟曹大嫂说的一样。

陈占霞说:“你可以通过派出所找你大娃呀。”

老人叹息一声,说道:“估计不在人世上了,找是白找呢。”

陈占霞遂问他孙子多大了?在哪里读书?老人说:“今年十四岁了, 自从我瘫了之后,我就把孙子交给了我大女子, 让她照顾娃,供帮他读书。现在,我孙子上初二了,我女子家日子也不太好,娃恓惶的,不知在他大姑家 ,咋过活的……”

说起孙子,老人顿时泣不成声,说他现在最牵挂的是孙子,半岁上他娘就跑了,是他靠奶羊把孙子在喂大。先前他身体好,还给孙子做饭,接送孙子上学。2007年三月,他伐树木时掉下了沟里,摔坏了腰,因没钱治疗,就躺下再没起来。媳妇一走,加上他瘫痪,娃受了刺激,现在脑子不好使了,病犯了楞怂打孙子,他只好把孙子托付给他大女子。说他一想起孙子,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老人哭着说着,陈占霞听着,感觉心里一阵阵像刀扎,就转移话题,问道:“你老人家还喜欢看书?”

老人说:“有时候心慌了,就看书打发时间。”

陈占霞拿起他头前的《百年孤独》,发现这本书不知翻了多少次了,纸质发黄,又脏又旧,她平时也比较喜欢看书,但这本书,还没看过,不知道书中的内容是什么,可就凭这个书名,就可以理解到老人在这残酷的现实中,内心是多么孤独,无助,他想供帮孙子上学,身体动不了;想给孙子做顿饭,手脚不来。这个老人多么可怜啊!陈占霞这么一想,突然就感到鼻子发酸,眼泪酸辣辣地要往出钻……

曹大嫂给老人洗了手,拿出带来的鸡肉,让他吃。陈占霞乘机到院子转得看看,发现几个窑洞都烂兮兮的,一个窑洞口已经坍塌了,一堆土块挡在门口,人无法进去;一个由于里面较为黑暗,猛看,看不到东西,细看,发现里面拴着两头大黄牛,窑洞顶上有着横七竖八的裂缝,险乎乎的,感觉稍不慎就要塌下来;还有一个窑洞是厨房,比较小,进门有个炕,再是锅台、案板和水缸之内,收拾得还算干净,只是非常简陋。

此刻,一个瘦瘦的男人站在案板跟前吃着馒头,穿着一身发白的蓝色衣服,头发像刷子似的又脏又厚,见到人们在门口看他,他羞涩似的背过了身。盖世凯故意和他搭话,他只顾吃,不理睬。陈占霞发现,老人的整个家庭,除过两头牛和几麻袋粮食,全部家当折成钱,不值1000元。

鉴于这种情况,临走时,陈占霞提出让盖世凯给老人一点钱。盖世凯问多少?陈占霞说:“你身上有多少?”

盖世凯掏了出来,陈占霞数了一下 ,是800多元,就将自己身上的钱掏了出来,凑够了2000元,递到了老人手里。

老人干枯的手颤巍巍接过钱,抬眼看了看陈占霞,眼里射出了一层亮光,看上去比较激动,想说什么,但眼泪骨碌一下滚了出来……

上一章 查看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