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69章 非遗承传人
据说盖世凯进去后,好像在派出所喊话的这个消息提前传进了牢房,他在牢房并没有受到那些牢头狱霸的欺负,而且对他还格外照顾。静下来之后,盖世凯后悔了。后悔他不该报复人家,更不该打人家的老婆。自从心里有了负罪感时,盖世凯就有了重生的信念,决心好好劳动改造,争取早日回家。为此,他糊火柴盒,做皮鞋,挖隧道,看书籍杂志,天天盯着工分看,时时鞭策自己要争当先进改造者。
在这期间,父亲盖照明特意拣长得又高又大的桐树挖了几棵,不知是品种的原因,还是什么,只要是大树,树心确实空了,里面黑乎乎的,像得了病,桐木烧锅都没火焰,根本做不了木材,还影响粮食产量,证明靠桐树致富的决策完全是错误的。为此,盖照明找报社的记者下去看了现场,拍了照,走访了一些栽了桐树的群众 ,拿到统一意见后,写了一篇报道,发到了报纸上,这才引起了政府的重视。赵副乡长因为“指导群众致富脱离实际,在推荐桐树栽种项目上,与个人利益捆绑在一起,给群众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而被撤职, 与赵副乡长私交不错的技术员杨力勤自然在乡农科站也待不下去了,离开了单位。
盖世凯坐牢,就是因桐树问题而导致的,加上他在服刑期间积分多,表现好,提前一年被释放了。
由于盖世凯老家的地坑院院子大,窑洞多 ,圈羊养牛方便,本来老盖俩口把两个儿子安排下之后,继续守住这个老院子,过他自己的日子,结果大儿子出事,小儿坐牢,且大儿媳妇二胎还怀孕在身,小儿的孩子才四岁多,老俩口只能南一跑北一跑的协助两个儿媳妇过日子。
盖世凯坐牢后的第三个月,他的小侄女盖娟娟出生了,孩子的出生,给老盖夫妇苦难的心带来了稍许安慰。
陈占霞在公婆的协助下,在这个刚建成的个四合院里,靠种地、养殖和做点针头线脑的活儿维持生活。她虽然是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但身份不凡,她的奶奶王秀英是国家级民间剪纸大师,其剪纸作品在乡文化站的推荐下,曾在“人民日报”等省内外各大报刊上发表过,在当地,被称为“神剪”,曾受到了国内外民俗专家的高度评价。可惜老人因为不识字,大半生被淹没在柴米油盐中。老人被北京一个泰斗级的民俗研究专家发现后,已经年过七旬。所幸她把自己的一手绝艺传授的的孙女陈占霞,因而,陈占霞在五岁时就学在捉剪刀,学刺绣。现在,她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承传人。因而,在方圆几十里,没人不知道她的手艺。
西岭城有个李雯的女人起先经营工艺品门市,靠卖现代工艺品为生,譬如开业庆典用品、家庭饰品等等。后来她得知国家启动了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等地政府又大力提倡开发民俗文化产业,并在当年六月,召开了以“农耕文化”为主的香包民俗文化艺术节。节会那几天,上千个红伞亭在街两边摆开,形形色色的香包悬挂在亭子下面,有大有小,有款有型。有十二生肖造型,还有荷包、五色线缠粽子等佩戴品。当然还有题材丰富的民间剪纸。好像一夜之间,冒出了许多能工巧匠。
李雯看出了文化产业的市场前景,就摇身一变,成立了“朝霞文化产业开发公司”。为了生意,她在各个乡镇挑选了几个民间刺绣能手,为她的公司加工香包刺绣等产品。并在刺绣队伍中选出了负责人,这个负责人代表着一个加工点,替公司检验和回收产品。当然,材料费、手工费、包装和销售由公司负责。
因陈占霞剪纸和刺绣的手艺都不错,又是国家级民间艺术大师的孙女,李雯就把鹞子村的加工店设在了陈占霞家,让她当这一区块的技术总监。说白了就是个刺绣行业的小包工头。
陈占霞这些年一个人经管着家里的十来亩地,耕种需要机械,收割需要人。要叫人,叫机械,就得出钱。地里施化肥要钱,人力要钱,这个钱必须得从自己手里往出拿,所以,由于男人不在家,这些钱她必须得自己挣。而在农村,能赚钱的,除过养殖,就是手艺或苦力。陈占霞是个手艺人人,只要能靠手艺挣点钱,自然是求之不得。因此,接了陈占霞的活儿后,她不仅自己干,还在村里物色了几个巧手,将款式和材料发下去,让她们帮自己加工,也挣点小钱。她监督,指导,验收,从中赚取点服务费。对村里人来说,在种地照顾家的同时,能有个副业活儿,起码每个月的盐油酱醋钱有了。
既种地又搞副业,陈占霞守寡的日子过得还算比较充实,直到盖世凯服刑回来,她已经有了一万多元的存款。
盖世凯回家看到儿子盖唯衣着干净,长高了一截,心里高兴;看到上房里堆积了花花绿绿的香包,心里高兴!就手牵儿子,不停地问这问那,问他学习的情况,问他和妈妈这两年是怎么熬过来的?村里有多少人为妈妈做香包?他问什么,儿子说什么,盖世凯感觉很懂事,在日常事上能看出个子丑寅卯,心里更为高兴!
当然,陈占霞的高兴是藏在心里,表现在行动上。她知道男人许久没有吃她做的饭了,就特意给做了臊子面,自然很可口,盖世凯蹲在地上吼噜吼噜吃了起来。陈占霞见状,问他怎么咋蹲在地下吃呢?盖世凯说在监狱里习惯了。陈占霞让他改掉和习惯,盖世凯说我改。
晚饭后,盖世凯抱着儿子睡着之后,将他放在了隔壁房子。然后就急不可待地抱住了陈占霞,问她是怎么挣到这一万多元的?陈占霞就说到了老板陈占霞,邻家媳妇吉彩云,说到了手下的十八个刺绣能手,以及这些人给自己和陈占霞带来的经济效益,陈占霞娓娓道来,盖世凯听得高兴,夸她,亲她,加上长时间没在一起了,激情澎湃,情意缠绵。第二天早上起来,陈占霞刚准备折叠被子时,儿子进来了,发现床单破了个洞子,就好奇地问道:“妈妈,床单怎么破了?”
陈占霞一看,估计是晚上蹬破的,心里尴尬,但在儿子面前装得一本正经,说:“床单本身就洗得有些划丝了。”
盖唯说:“昨天还好好的。陈占霞忙打开话茬:快去洗脸。”说着,一把扯下了床单。儿子出门后,盖世凯看着媳妇,嘿嘿笑了起来。
服刑回家的盖世凯很快就进入正常的生活轨道。他每天天一亮就下炕,打扫院内院外,拉水,喂猪,上地下地,凡是能干的体力活儿,他都包揽了。当人,还有哥哥田里的活儿,他都帮着干。嫂子没有了哥哥,一个人拉扯两个,尽管有父母帮衬,但两家连山地下来,有近三十亩地,嫂子还有五亩果园, 加上老人的一群羊,摊子够大,活儿够多的。况且,媳妇还有刺绣这个副业。为了照顾三家人,人家出去打工,他没法离开 。坐牢之前开的那辆车,是父亲买的。他被拉取后,老人为了捞他,把车卖了,花了不少冤枉钱。
陈占霞为了在各个环节上把好关,不定期地将刺绣能手召集到自家上房里,让他们相互交流,对比,提高手艺。因此,她家总是人来人往,甚为热闹。但是也比较麻烦,一是经常收拾卫生,二是在院内装货卸货不太方便,家里出进的杂人太多,心里总觉得不美气。有人曾在陈占霞跟前说,要是你家大门外要能有几间房子多好,你加工香包,过路人也能看到,能招徕生意。陈占霞心里也有这个想法,只是力不存心。现在见男人回来了,就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他。
盖世凯考虑到家就在路边,附近还有个公交车停靠点,本来是个人气比较旺的地方,在这里再开个商店,更能带来财气,就很赞同媳妇的建议。陈占霞说:“我攒这点钱,就是等你回来盖房子的。”
盖世凯说:“爹当初给咱们盖这个院子时,就提到了在大门外盖房子的事,害怕嫂子有意见,就让咱们住进去了,自己盖。现在,你既然有这个想法,那要盖吧,就盖三间,一间开个商店,两间给你加工香包。”
陈占霞说:“我也是这么打算的。”
陈占霞万万没想到,一桩祸事,就在这三间门面前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