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140章 穿越为皇子
好长一段时间里,李仲都觉得自己像开车过隧道。尽管油门踩到底,前面依旧看不到头。黑暗侵蚀着他的意识,竟让他有些犯困。于是迷糊的感觉伴随着惯性,一切如幻似梦。就在他几乎要睡着的时候,前面出现了一线光明。
“太子殿下,皇上宣你上殿议事。”
李仲只觉得自己身子一晃,再看时已身在富丽堂皇的宫殿外,他的身边一个太监模样的人,躬身对一个年轻人禀告。
李仲细细打量那年轻人一番,只见他身姿挺拔、锦袍玉带,俨然一派尊贵气度。只是那身行头,让李仲觉得颇有几分面熟。
随着年轻的太子走进殿,李仲的视线一直跟在他后面。眼前所发生的一切都由他被动地接受,并不需要做任何评论。
“父皇,请您尽快定夺!”
太子走上金銮殿,便跪在形容憔悴的皇帝面前,言语毫不避讳,倒有种类似逼宫的味道。
“皇儿啊,我同群臣商议,决定开城归降,向赵氏联军俯首称臣。”
尽管身形显得虚弱不堪,但老皇上说出这番话时仍是毅然决然。
“我不同意!”
太子一时激动站起身来,面向满朝文武大臣慷慨激昂地说:“我李氏江山数百年,只因先祖苦心经营才得以坐拥郢、黄、云诸州郡。那姓赵的一家子,借周氏之力而起却又取而代之,如今更是妄图雄霸天下。如此狼子野心,我等反要畏首畏尾,遂了他们心意,任由他们霸凌不成?”
“太子殿下此言差矣。”
当太子激动地陈述着自己的见解时,群臣中位居首席的一位白发长者忽然出列,态度谦恭,言辞却极为犀利。
“若说主战,皇上一生历经大小战役数十场,俱都是亲临战阵挥斥方遒,岂有畏惧之时。依老臣愚见,纵使此番皇上年迈,亦可坐镇中军与赵氏贼子一较高下。只是双方一旦交战,我国境内不论朝野俱会成为阿鼻地狱。受苦的,终究是举国上下的百姓。太子纵然神武过人,亦难趋利避害,以一人之力扭转乾坤……”
白发老臣的话说得恳切,只是在年轻的太子听来却颇有些不中听。眼看他脸上红一阵青一阵,仿佛对老人家的话极为不满。
“王丞相,你可敢同我赌上一赌,如果……”
“行了!”
不等太子把话说完,皇上忽然高声打断他,铁青的脸上已没了丝毫缓和之色。
“此事已然议定,郢川侯不必再多费口舌!”
眼看父皇已改口称自己为“郢川侯”,太子自知再说下去亦是枉然,禁不住“哼”了一声,扭头离去。
太子回到郢川候府,便把自己独自关在书房,还特别关照了贴身内侍守在门口,任何人不许放进门。
一开始,李仲还为自己享有的特权感到得意,可当对方一旦坐定,便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时,他又觉得有些尴尬了。
“李仲,我该怎么办?”
对方陡然发问,却让李仲猝不及防。来到此处后,他一直将自己当做一名局外人。一时间与局内人的互动,竟让他束手无策。
“我自是知道父皇和群臣力主求和的意义何在,只是他们一个个在这紧要关头都只顾着自己。我可不愿一登基就作那亡国之君!”
李仲看着他的眼神,觉得身上一阵发冷。
“李仲,你说我是不是该……”
李仲被那眼神看着满心不舒服,无奈之下嘟囔着回答了“刺杀”两个字。不料这二字一出,反倒令太子一拍大腿,立时笑逐颜开,离席便兴奋地在屋子里兜起圈子来。
李仲觉得太子这时候满身都是杀气,加上自己处境微妙,更是不寒而栗。眼神随着他一个劲儿在屋子里转圈,陡然间发现自己背后一面铜镜。
可是,铜镜上面看不到他自己。
半夜,太子悄悄换上夜行衣便出了城。李仲看着他一路潜行,自己竟也有了种做贼的感觉。
悄悄出了城,太子一路向北。城外不远处长河如练,悄然往东奔流。隔着长河,对面平原上星罗棋布着赵氏联军的营帐。黑暗中光电凝成了一片,隔岸观望宛如星河璀璨、蜿蜒匍匐在河岸边。
李仲看到这一幕,不禁为这太子感到担忧。不料这想法刚一生出,就听太子一边从岸边隐秘处整理出一条小船,一边压低了声音说道:“李仲啊李仲,我此去虽能杀他个猝不及防,但恰如王丞相所言,撼山岂是易事?也罢也罢,我只要教我父皇和那满朝文武知道,我朝从来只有战死的太子,没有亡国的储君!”
太子这话说得颇为壮烈,李仲一时也不便应答,只是一直把视线跟着渡了河。但见黑暗中,太子轻轻拔出剑,缓缓靠近灿若白昼的敌军阵营。
“或许我不该怂恿他……”
到了这里,李仲从心底感到有些胆怯,更为这位年轻太子的命运感到忧心忡忡。
可令李仲诧异的是,这位太子竟极具刺客天份,又或许是运气使然,竟然一路潜藏行迹,不出半个时辰偷摸进了中军大帐外。
此时夜已深沉,看来赵氏联军颇有些轻敌,中军大帐外仅有两名士兵把守,来回几乎不见巡守的卫队。
“至今赵氏联军已在此驻扎一月有余,数次强攻与我方互有损伤。以敌我兵力之悬殊,父皇持国可算费劲了心力。白日里我那般强横无理,实在是……”
李仲万没料到,太子竟无端端的悄然说出这番话来。
“年轻人,念你这份心,要不咱还是回去吧……”
不料,李仲的话没说完,太子已用剑在帐篷后方打开一个缺口,矮身钻了进去。
大帐里光线昏暗,隐隐传来均匀的鼾声,这倒和李仲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毕竟在他那个时代,电视里一方主将通常会在中军大帐彻夜办公,以彰显古时候的敬业精神。只是现在这状况,倒更有利于太子下手。
就在李仲琢磨这事的时候,太子已经放倒了两名正自打着瞌睡的亲卫兵。眼看敌方主将就在眼前,太子嘴角微扬,长剑平送,剑刃上寒光凌厉,叫李仲禁不住打了一个哆嗦。